我们所说的滇藏线是指广义的滇藏路,即由云南丽江到西藏拉萨之间的道路。因此也囊括了一段川藏南线(318国道)。它从滇西重镇丽江出发,先穿行于三江并流地区,随后横跨横断山脉,逶迤于温润的藏南谷地,行走在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,最后抵达高原的中心——圣城拉萨。
青藏、新藏、川藏和滇藏,是目前中国的四条进藏道路。其中滇藏路最晚修通,也最为特殊。青藏路和新藏路所经过的地理单元相对比较单一,都经行藏北高原,地形地貌变化不大。川藏路虽然由四川盆地直接登上了青藏高原,但它只是横向跨越横断山脉,路线沿北纬30度平移。
滇藏路与川藏路的最大的不同在于,它不仅横向跨过了横断山,而且也纵向穿越了三江并流峡谷,南北跨越了四个纬度,经历了水平气候带与垂直气候带的相互交错。因而其在地理景观与人文历史两个层面,都获得了更丰富的内涵和价值。
滇藏路对于横断山脉的突破涵盖了纵、横两个方向。从地图上看,这条倒转的“L”形路线,最大限度贴近于中国最高的台阶——青藏高原的南部棱线,即喜马拉雅—横断山带。亿万年前,印度洋板块撞向欧亚大陆板块,同时又受到太平洋板块的抵抗,在三大板块的共同作用下,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地质运动,在这条棱线附近产生了大起大落、纵横交错的地貌特征,或断裂沉陷为谷为壁,或挤压成山成岭。于是大山、大河、大断裂,横空出世,间隔错落,变幻无穷。同时,喜马拉雅—横断山带又处于低纬度区域,多种气候带错落分布,导致了热谷、森林、草原、雪山垂直并存,交相辉映。
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,使滇藏路获得了格外丰富的景观资源,成为一条雄浑壮丽、波澜壮阔的风景长廊。这一路囊括了峻岭、峡谷、冰川、江湖、雅丹、湿地等地理元素。除了海洋、沙漠、溶洞外,自然界几乎所有的地貌类型都在此汇集。
沿途著名的自然景观包括:虎跳峡、金沙江峡谷、澜沧江峡谷、怒江峡谷、帕隆藏布江峡谷、尼洋河谷;白马雪山高山杜鹃林、鲁朗林海、波密岗乡云杉林;纳帕海、属都海、然乌湖、宿目湖、巴松错;明永冰川、来古冰川、米堆冰川;玉龙雪山、梅里雪山、白马雪山;在色季拉山上还可以遥望中国最美的山峰“南迦巴瓦”。如果活动半径再大一些,则可以沿途深入“最后的秘境”——墨脱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。
滇藏路同时也是一条文化传播通道和民族交往的重要通道。
滇藏线沿线寺庙众多,从其主脉延伸开来,更是不计其数。它们背景各异,有影响甚广的格鲁派、曾经辉煌的萨迦派、噶举派,还有古老的宁玛派……虽然遗憾的是我们时间有限,无法一一探访,但是,从云南到西藏,足下所至的几座寺庙,无论是香火旺盛的名寺,还是拙朴安静的老寺,都已经让我们足够领略到藏传佛教的古老、神秘与多样。
横断山区在民族学和人类学意义上也称为“藏彝走廊”,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众多民族迁徙融合的大通道。在这条曲折难行的滇藏路上,各族群通过贸易、战争、联盟、传教等方式推动历史前行。中国历史上,那些伟大的政治家都是热衷于道路的建设者,尽管开辟道路的过程无比艰辛,然而一旦突破了地理阻隔,由道路建立起的联系将格外坚韧而持久。文化由此快速传播,资源得以更高效率分配。在这个意义上,文明就是道路、港口和码头。通过道路的联系,汉文明、西藏文明与北方草原文明得以充分交融。民族间越来越紧密的联系,促进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。
这些略显宏大的叙事,都是滇藏路悠久的故事。